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在今年刚结束的国家“两会”上体育界的委员代表们针对青少年体教融合发展做出了精彩提案。
01 女排队长:朱婷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朱婷在今年的议案《体育教育“关口”前移,启蒙从学龄前儿童抓起》中提到,建议推进体育教育关口前移,让体育教育从学前儿童抓起。
这则议案源于朱婷在国外职业联赛的打球经历,在国外期间,她感受到了国内外体育文化的不同。朱婷在与国外职业队友聊天时了解到,国外的青少年接触体育非常早,而且与自己的早年经历不同,他们是真心热爱才去从事这项运动。朱婷代表还提到,国外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在社区玩耍,参与各种运动,长大后在学校里参加体育课,各方面又得到加强。所以他们不一定训练时间很长,但是运动各方面能力却极其出色。
02 中国篮协主席:姚明
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在大会的发言题为《体教融合不能忽视人格塑造》。姚明认为,围绕体教融合的各类顶层设计、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应当以人为本,在促进广大青少年强身健体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格塑造。
姚明强调:“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体教应当融合,运动员也需要提高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这样才能为我国的体育事业源源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与此同时,面对当前很多竞技体育项目的后备人才储备已然存在不足的问题,姚明提及现阶段要进一步拓宽青训渠道,防止“人才断层”。置身现代社会,国家未来发展要求青少年具备健全人格,而体育教育对于培养健全人格是十分必要的。
03 WADA副主席:杨扬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副主席杨扬向此次两会提交了她的提案:《社区体育——“熊孩子”需要有“放电”的地方》。
杨扬代表十分关心青少年以及儿童的健康成长。她强调了社区对于青少年以及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启蒙和兴趣培养的重要性。社区也是儿童、青少年除学校外最主要的体育活动场所。而体育设施的供给是青少年体育教育中最基础的一面。不过近年来国家的大力支持,体育场馆和设施供给的不足已经有所改善。
除了体育设施之外,体育师资也是体育供给的重要一环。但就目前来讲,全国体育教师缺口近30万。而师资的不足也严重影响着体育教育的质量。杨扬代表还表示,多个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将儿童青少年体育纳入全民健身、社区发展等建设范畴。只有解决好体育教育供给的问题,才能让青少年体育教育更健康、快速的发展。
04 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
建议把体育列入中高考
吴志明持续关注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他说:“ 减负减了20多年,中小学生的书包却越减越重,睡眠时间越减越少。中小学生体能日益下降,近视、肥胖发生率居高不下。”他表示,多年来,虽然国家和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教育减负,但实际上孩子们的负担还是“愈减愈重”。建议全面提高体育权重,将体育科目纳入中、高考考试科目范围,并设计与语文、数学等主科同等分数,激发学生、家长、学校内生动力。
体教融合、让体育陪伴成长
体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01 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中指出,科学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促进心理健康。可以尝试从体育的视角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运动处方。
(1)创建环境支持氛围。通过学校制定科学化的青少年运动处方,形成家校社会合力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氛围和环境。
(2)放大健身功能效应。以健身锻炼提高青少年免疫力为核心,融入健身文化教育,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行为的前提是强化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3)促进不同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顶层设计将体质健康教育纳入到健康教育的范畴,实现互通互融的大健康格局。
02 构建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的“体育方案”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健康素养水平作为重要指标。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强化健康素养的实现。
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的“体育方案”包括:
(1)要重视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对青少年健康素养的作用及其促进机制,以体育为载体,达到强化健康素养中科学运动的要求。
(2)要在校园体育中实施“整体行动”,将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学课程中,双轨并行协同推进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
(3)要开足开齐体育课,建立以学生健康素养为导向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机制。
03 发挥学校体育融入生命教育的载体作用
体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是未来的必然取向,即将体育纳入到生命教育的范畴。此次疫情,更能让教育工作者体会到体育就是对生命和健康的教育,“后疫情时代”体育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地位和使命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无论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还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应贯彻“生命为基”的教育理念。具体到学校体育方面,体育课、大课间操、课外锻炼、学校运动会等形式都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
体育不能少
教育不能缺
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让我们的孩子多参与体育锻炼
让他们在失败中学会如何接受挫折
让他们在痛苦中学会如何乐观地向前
让他们在锻炼中学会如何地控制自我的情绪
让他们在集体项目中学会如何地合作
学会责任,学会担当
让他们在运动中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
让他们在运动中收获幸福的体验
体教融合时代已经来临,
让体育陪伴孩子成长!
中奥动动体育
1 体育培训
我们是专注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体育培训机构,提供专业的青少年体育培训产品,探索体教融合发展最前沿动态,为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培训活动,让青少年赢在起跑线,开启绚烂的人生!
2 体育投资
我们是领先的体育投资服务平台,提供体育投资市场的实时资讯,分析全球体育市场变化动态,探究体育产业投资未来发展趋势!
3 体育科技
我们是现代的体育科技孵化器,将深度研究“体育+科技”、“体育+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体育产业资源平台!
4 体育场馆
我们是专业的体育场馆服务运营商,深耕体育产业运营,形成以“体育赛事、场馆运营、体育培训”为核心的三大业务,提升所在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塑造城市特色靓丽的名片!